首頁 > 營養寶典 > 食材 > 怎樣做豆豉

怎樣做豆豉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怎樣做豆豉豆豉是以大豆或皇豆爲主要原料製成的食材。豆豉的做法又許多,而且豆豉作爲配菜在很多菜餚裏面起到了很重要的增加美味的作用。怎樣做豆豉也是一個大家比關心的問題,豆豉的營養價值也比較豐富,是日常菜餚裏避不開的角色。那麼到底怎樣做豆豉呢?
怎樣做豆豉
怎樣做豆豉

豆豉是一種豆制食品,一般用黃豆或黑豆蒸煮以後,經發酵製成,多用於調味。豆豉是湖南、江西等地區的民間特產,豆豉也叫豆矢。怎樣做豆豉也是一個困擾很多人的問題,下面給您詳細介紹介紹怎樣做豆豉!

第一階段:制豆曲。將大豆(黃豆或黑豆)浸泡三天、:蒸透,平攤草蓆上三寸厚,用燈芯草覆蓋;三天後豆麪長滿黃色菌絲,將豆在水中浸泡,取出晾乾。此時,黴菌的酶水解大豆中的蛋白質,產生使豆帶苦味的物質,必須水泡去苦,但必須還保留很多酶。

第二階段:將豆曲拌上豆汁、鹽放入陶製的大缸中,用泥巴封口,在院子停放27天發酵,取出發酵的大豆,曬乾,蒸煮,攤曬,再蒸曬,反覆三次,三曬後即得成品豆豉。在此階段,真菌在厭氧環境下被抑制,而殘留的酶繼續分解大豆的蛋白質,產生乳酸菌,進一步抑制其他細菌生長;在反覆蒸曬中,芳香氨基酸被氧化變黑,賦予豆豉特有的色香。

豆豉的功效作用

在古代文獻中發現豆豉最早出現的年代是在漢代,而在各大藥材書經中也有關於豆豉的記錄。其中多是關於豆豉的功效與作用的。比如《綱目》稱:黑豆性平,作豉則溫。既經蒸署,故能升能散;得蔥則發汗,得鹽則能吐,得酒則治風,得薤則治痢,得蒜則止血;炒熟則又能止汗,亦麻黃根節之義也。那麼豆豉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呢?

1、豆豉具有和胃、除煩、祛寒的功效,並且對減少血中膽固醇、降低血壓也有一定幫助。而且豆豉多會入藥使用,因炮製不同,功效作用也不同。用青蒿、桑葉同制的藥性偏寒;用藿香、佩蘭、蘇葉、麻黃同制的,則藥性偏溫;未用其他藥物同制者,其透發力很弱,若要發揮作用還需依靠麻黃、蘇葉。

2、豆豉中含有多種營養素,可以改善胃腸道菌羣,常吃豆豉還可幫助消化、預防疾病、延緩衰老、增強腦力、降低血壓、消除疲勞、減輕病痛、預防癌症和提高肝臟解毒(包括酒精毒)功能;

3、豆豉中含有很高的豆激酶,豆激酶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

4、豆豉還可以解諸藥毒、食毒。

5、豆豉味苦、性寒,入肺、胃經;有疏風、解表、清熱、除溼、祛煩、宣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外感傷寒熱病、寒熱、頭痛、煩躁、胸悶等症。

豆豉怎麼科學保存

豆豉是一種豆製品,屬於一種比較常見的發酵豆製品調味料。古人不但把豆豉用於調味,而且用於入藥,對它極爲看重。如今,我們更多使用豆豉來做調味料,它鮮美可口、香氣獨特,用它來做調味料,味道絕對是槓槓的!那麼豆豉在不使用的時候,應該怎麼保存呢?彆着急,媽網百科馬上爲大家支支招。

豆豉既可食用又可以入藥,營養價值非常高,它的保存條件並不苛刻。豆豉用陶瓷器皿密封盛載爲宜,放在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或高溫烘烤,就能達到防止脂肪氧化的目的;如需放在冰箱裏,應用塑料袋包紮密封后放在冷藏室內,這樣可保存較長時間,香氣也不會散發掉。但是要注意,一定不能讓生水入侵,要不然是極易發黴與變質的。

豆豉能不能直接吃

說起豆豉,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用豆豉製作的菜餚,像豆豉鯪魚啥的,味道絕對是槓槓的!我們一般是用豆豉來做調味料,但是有些人是直接拿起一把豆豉就吃,這樣的做法可行嗎?究竟豆豉能直接吃嗎?想知道答案的話,就要認着往下閱讀了哦。

問:豆豉能直接吃嗎?

答:因爲豆豉屬於發酵食物,而且是用鹽醃製的,味道偏鹹,因此並不提倡大家直接吃。其實市面上的豆豉一般都有真空包裝的,有點溼溼的。這一種豆豉炒起來比較不會苦,加一點糖就比較不會死鹹,略有回甘的口感。另一種乾燥的豆豉,可以看見豆子皮一層白白灰灰的莓必須先用水洗淨才用酒水也可以加一點糖一起泡軟。炒的時候熱鍋冷油小火下鍋,油可以多一點點不要炒到冒煙否則就會有苦味。

媽網百科碎碎念:豆豉加工中會加入很多鹽分,所以如菜餚中已加入豆豉,則應減少烹調用鹽量,以免攝入鹽分過多,從而降低患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孕婦可不可以吃豆豉

相信大家都吃過豆豉,豆豉,是我國傳統發酵豆製品,做菜的時候添加一點豆豉不僅能夠增加菜式的味道,還能爲營養加分不少,怪不得會有那麼多人喜歡。那麼對於正處於懷孕階段的孕媽咪來說,她們可不可以吃豆豉呢?

豆豉不僅能調味,而且可以入藥,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豆豉同腐乳、豆醬相似,都是以大豆爲原料製作的發酵豆製品,鹹豆鼓含鹽太多,孕婦要慎吃,而淡豆豉適量食用,有增進食慾、補充營養的作用。

所以說,即便用豆豉製作的菜餚好吃,但是孕婦也不能任性吃哦,處於懷孕的特殊時期,孕媽咪們還是忍住饞嘴,不要開懷吃吧。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