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寶典 > 懷孕 > 胎毒

胎毒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胎毒是產後急性過敏重症的俗稱,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裏生成“熱毒”,在寶寶出生後會伴隨一些皮膚症狀,如潯麻疹、泡疹等。這種反應通常出現在有過敏體質或有過敏史的產後媽媽們身上!無論是給孕婦還是小寶寶預防或去胎毒,都沒有科學依據,孕期亂服藥很可能會對胎兒、新生兒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可千萬不要亂試哦。
胎毒
胎毒清

胎毒是產後急性過敏重症的俗稱,胎毒其實就是嬰兒脂溢性皮炎,症狀表現爲在嬰兒皮膚上的皮疹現象,這種病症可能與母親的內熱體質有關。

常見症狀有胎毒發熱,胎毒發寒,胎毒發搐,胎毒發黃等。胎毒發熱一般爲,遍身壯熱,口閉面赤,呼吸氣熱,眼胞浮腫,氣急喘滿,啼叫驚煩,小便短赤,大便祕結。胎毒發寒一般表現是面色青白,昏昏多眼,吮乳瀉白,呼吸氣冷,身起寒慄,曲足握拳,腥痛啼叫不休,或口噤不開。胎毒發搐經常是頻頻作搐,身熱面青,牙關緊閉,氣逆痰鳴,腰直身僵,雙目上視,啼聲不出。胎毒發黃是面目及全身皆黃如金色,身熱,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

胎毒清能扎臍止血,加速新生兒臍帶乾燥脫落,促進癒合,防止臍部感染,並能加速胎便排出,減輕新生兒黃疸。

排胎毒

胎毒,是產後急性過敏重症的俗稱,是嬰兒脂溢性皮炎,如瘡癤、疥癬、痘疹等。症狀表現爲在嬰兒皮膚上的皮疹現象,這種病症可能與母親的內熱體質有關。臨牀常見的主要證候有胎毒發熱,胎毒發寒,胎毒發搐,胎毒發黃等。其病因是由於孕婦恣食辛熱,甘肥厚味,或生活調攝失宜,遺毒於胎,可能與媽媽的內熱體質有關。

《幼科概論》記載:凡初生嬰兒,數月或週歲及兩歲以內,頭面環脣等處,忽生瘡結,細如粟米粒,白膿頭破裂即連成片,熱脹痛癢不安,時時流出淡黃腥膿水。附近的好皮膚,一經流出的黃膿水浸染,旋覆成瘡,初起在皮膚外間潰爛紅腫,若不治漸漸即漫延至肌肉表層,亦發淡紅腫而潰爛。治不得法,日久能由頭面漫延遍身,此即所謂胎毒也。

《幼幼集成》也有記載:凡胎毒之發,如蟲疥、流丹、溼瘡、癰癤、結核、重舌木舌、鵝口口瘡,與夫胎熱、胎寒、胎搐、胎黃是也。

胎毒是什麼

胎兒出生,是一個家庭中重要時刻。爲此,一個家庭會早早做好準備迎接寶寶的降生,尤其是準媽媽。但是,如果在孕期不注意調養或調養不當,會讓新生兒患上一種可怕的疾病:胎毒。那胎毒是什麼呢?

胎毒,古人認爲其發病與胎妊期間母體的熱毒有關的某些嬰幼兒疾病。如瘡癤、痘疹等。古籍《幼幼集成》記載“凡胎毒之發,如如蟲疥、流丹、溼瘡、癰癤、結核、重舌木舌、鵝口口瘡,與夫胎熱、胎寒、胎搐、胎黃是也。”

胎毒是產後急性過敏重症的俗稱,主要反映爲各種皮膚變態反應,例如潯麻疹、泡疹等,這種反映通常出現在有過敏體質或有過敏史的產後媽媽們身上。主要由於孕產婦恣食辛熱、肥甘厚味,或生活調攝失宜,或鬱怒悲思、情志不遂等因素,遺毒於胎所致。

吃什麼去胎毒

去胎毒是民間的說法,一般是指孩子出生後發現有胎毒發熱、胎毒發寒、胎毒發搐、胎毒發黃等症狀。胎毒發熱是指遍身壯熱,口閉面赤,呼吸氣熱,眼胞浮腫,氣急喘滿,啼叫驚煩,小便短赤,便祕;胎毒發寒是指面色青白,昏昏多眼,吮乳瀉白,呼吸氣冷,身起寒慄,曲足握拳,腥痛啼叫不休,或口噤不開;胎毒發搐是指頻頻作搐,身熱面青,牙關緊閉,氣逆痰鳴,腰直身僵,雙目上視,啼聲不出;胎毒發黃是指面目及全身皆黃如金色,身熱,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

民間說法認爲,上述的這些胎毒症狀,主要是胎兒從母體中帶來的,所以,孕媽媽在孕期中藥注意去胎毒,才能避免孩子出生後出現胎毒的症狀。那麼。孕媽媽們吃什麼可以去胎毒呢?我們來了解一下。

1、綠豆煲老鴿湯

材料:老鴿子一隻、綠豆適量。

做法:老鴿子除毛去內臟,洗淨,加入適量綠豆,加水煲兩個小時即可。

吃法:喝湯,無需吃肉,孕8月開始就可以吃,一週或者兩週一次。

功效:這是香港的傳統去胎毒的食物,綠豆清熱解毒,老鴿子營養豐富,搭配使用,既可增加孕婦營養,又達到去胎毒的目的。

2.玉米連須煲水

材料:玉米連須數個、水適量。

做法:洗淨玉米,必須連須,加水適量煲一個鐘頭,加上一點冰糖(視個人口味而定)。

吃法:喝湯,一星期一至兩次。

功效:可以防止寶寶出生後黃疸症,去胎毒。

嬰兒胎毒

初生兒最常見的病症就是嬰兒胎毒,《幼科發揮》曰:“兒之初生,有病多屬胎毒。”《幼科全書》指出:“凡小兒出生後或月內或百日,痰多氣喘,目閉眼赤多淚,遍身壯熱,小便赤澀,大便不通,時復驚煩,此胎熱也。”如果剛剛出生沒多久的寶貝出現胎毒症狀,很多新手父母都會顯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嬰兒胎毒一般表現爲胎毒發熱,胎毒發寒,胎毒發搐,胎毒發黃等。具體的症狀如下:

1、胎毒發熱:遍身壯熱,口閉面赤,呼吸氣熱,眼胞浮腫,氣急喘滿,啼叫驚煩,小便短赤,大便祕結。

2、胎毒發寒:面色青白,昏昏多眼,吮乳瀉白,呼吸氣冷,身起寒慄,曲足握拳,腥痛啼叫不休,或口噤不開。

3、胎毒發搐:頻頻作搐,身熱面青,牙關緊閉,氣逆痰鳴,腰直身僵,雙目上視,啼聲不出。

4、胎毒發黃:面目及全身皆黃如金色,身熱,小便如梔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

新手父母們可以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小兒出生半年內,尤其是三個月以內,特別容易出現胎毒症狀,如果爸爸媽媽們發現孩子有上述的胎毒症狀,那麼應該及時帶孩子就診諮詢醫生意見,採用去胎毒的方法。

孕婦去胎毒

孕婦去胎毒,是南方非常流行的做法,一般的老人家都認爲,南方的氣候很溼熱,孕婦在分娩前都要清胎毒,否則生出來的孩子就會有胎毒,出現皮膚容易長瘡、長紅疹等症狀。其實,胎毒主要也是一種民間的說法,它的病症一般與母親的內熱體質有關,主要表現在嬰兒皮膚上的皮疹現象,說的專業一點就是指嬰兒脂溢性皮炎。

西醫上沒有胎毒的說法。西醫上一般認爲如果孕婦在孕期大魚大肉大吃大補,吃過多的孕婦奶粉,食用過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就會加重身體內的熱氣,很有可能會傳給胎兒,而導致寶寶溼疹等。儘管出生後的嬰兒可能出現溼疹等皮膚性疾病,但是一般西醫都不會建議孕婦服用含有藥物成分的食物來去除體內可能存在的胎毒,而是建議孕婦在孕期中均衡飲食,既要吃一些營養物質比較豐富的食物來保證自己和胎兒的營養需求可以得到滿足,也應該多吃各類蔬菜水果來平衡體內營養物質,避免使用過量的辛辣和煎炸食物,以免體內積聚太多的熱氣,不僅可能積累長民間說法所謂的胎毒,也可能造成孕婦上火排便不順,甚至便祕等,不利於孕媽媽的身體健康和寶寶在母體內的健康發育。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