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育兒寶典 > 育兒指南 > 培養孩子尊重父母的思維

培養孩子尊重父母的思維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實現對兒童尊重家庭和長輩的習慣性邏輯思維的培養

培養孩子尊重父母的思維

載體培養

關鍵詞:習慣性邏輯思維

所謂的習慣性邏輯思維,顧名思義,是由於他人和行業的影響而形成的

人類的整個生命過程是爲了實現習慣性邏輯思維。這是爲了實現習慣性邏輯思維而進行的,參加社會生存活動的表現方式被稱爲習慣性邏輯思維的外在表現。例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維習慣、不同的興趣、不同的看法和人們常說的鑽牛角尖等。

從2歲開始,即兒童邏輯思維的基本結構進入中後期時,父母應及時引導和培養兒童邏輯思維習慣的外在表現。例如,尊重父母長輩和合理家庭共享意識的習慣性邏輯思維的培養。

父母爲了培養孩子將來尊重父母的長輩,有合理的家庭共享意識這兩種習慣性邏輯思維,必須明確培養孩子的習慣性處於被動地位,形成被動的邏輯思維編織。

以吃蘋果爲例,現實生活中父母的一般做法是

孩子:媽媽,我想吃蘋果。

媽媽:太好了。

孩子:好的。

媽媽:孩子,吃吧!

孩子:媽媽吃吧!

媽媽:媽媽不吃,吃吧!我記得吃完後和媽媽說話,洗手。

我們認爲這樣對孩子的做法是極爲不妥當的。如果當孩子提出要吃蘋果的時候,媽媽洗好蘋果就直接給孩子吃,長期下去就會使孩子逐步散失形成尊敬長輩和合理的家庭分享意識這兩類邏輯思維基本結構創建的機會,以至孩子在今後的成長過程種逐步接觸到約束信息環境以後,也就是喪失主動地位時,這種主、被動地位的轉換會和孩子已經創建完成的習慣性“主動”邏輯思維基本結構出現強烈的矛盾,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不斷加深,最終導致孩子和父母不可避免地出現溝通障礙(也就是邏輯思維交換障礙的邏輯思維外在表現現象),部分孩子還會和父母產生“溝通迴避”(也就是代溝)的邏輯思維外在表現現象。

那麼我們提倡的做法是:

策略:分享食品

第一步:引導約定

孩子:媽媽,我想吃蘋果。

媽媽:媽媽給寶寶洗好蘋果後,寶寶吃之前應該先給誰吃啊?

孩子:寶寶自己吃啊。

媽媽:不對,寶寶錯了,應該先給媽媽和爸爸(如果家裏還有其他人,也要加入分享的人員隊伍)吃纔對啊,如果寶寶不願意,那媽媽就不洗蘋果給寶寶吃了。

孩子:好,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吃。

備孕
懷孕
分娩
月子
新生兒
0-1歲
1-3歲
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