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寶典 > 食材 > 板栗的藥用價值

板栗的藥用價值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又到了板栗上市的季節了。板栗又名大慄、毛栗子,它是我國的特產。板栗有健脾胃、益氣、補腎、壯腰、強筋、止血和消腫強心的功用,適合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腰腿不利、小便增多,和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以及外傷後引起的骨折、瘀血腫痛和筋骨疼痛等症。
板栗的藥用價值
板栗的藥用價值

栗子飄香的時節。在這個板栗上市的季節,街邊的糖炒栗子,飯店裏的栗子羹、板栗燒白菜,超市裏的栗子糕等,都讓人一望而生食慾.中國有句民諺叫“八月的山楂,十月板栗笑哈哈”。栗子性甘糯爽品、營養豐富,被稱爲“千果之王”.

板栗有健脾胃、益氣、補腎、壯腰、強筋、止血和消腫強心的功用,適合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痠軟、腰腿不利、小便增多,和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以及外傷後引起的骨折、瘀血腫痛和筋骨疼痛等症。

主治反胃、吐血、便血等症,老少咸宜。栗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血糖指數比米飯低,只要加工烹調中沒有加入白糖,糖尿病人也可適量品嚐它。

板栗中所含的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能防治高血壓病、冠心病和動脈硬化等疾病。

板栗含有極高的糖、脂肪、蛋白質,還含有鈣、磷、鐵、鉀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C、B1、B2等,有強身健體的作用。

板栗的藥用小偏方

下面就隨媽網的小編一起看一看板慄有哪些藥用小偏方。板栗又名栗子、慄果、毛慄、棋子、慄楔、大慄、風慄、毛板慄、瑰慄。爲落葉小喬木,葉互生,卵狀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疏鋸齒,下面密被白色絨毛。單性同株。總苞球形,外生尖銳毛刺,內藏深褐色堅果。果實秋收,風乾或曬乾都可。

偏方1、治療小兒瘦弱、行走乏力:枸杞、板栗、豬排骨適量搭配。加水共燉爛,調味食之。

偏方2、治療小兒脾虛泄瀉:取山藥、雞內金、麥芽、板栗適量。烘乾研爲細末。每次20克,蒸熟後加糖適量,食之。

偏方3、治療漆瘡:水煎慄樹皮,衝鐵鏽,外洗患處。

偏方4、治療淋巴結結核:取貝母、慄花各等量,烘乾研末,3克/次,酒或水送服。

偏方5、治療鼻衄:取慄殼適量,烘烤研爲細末,米湯送服,6克/次。

板栗的營養價值

板栗除了在我國有“乾果之王”的美譽外,在國外它還被稱爲“人蔘果”。那麼,板栗的營養價值如何呢?

據科學家實驗證實,栗子的營養豐富。果實中含糖和澱粉高達70.1%,此外,還含有脂肪、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B和胡蘿蔔素的含量較一般乾果高。

栗子的藥用價值亦頗高。南樑陶弘景說其能“益氣,厚腸胃,補腎氣”。《本草綱目》則成其可“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慄懸幹,每日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祖國醫學認爲栗子味甘性溫,無毒,入脾、胃腎三經,功能補脾健腎、補腎強筋、活血止血,適用於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腎虛所致的腰痠膝軟、腰肢不遂,小便頻數以及金瘡、折傷腫痛等症。因而腎虛者不妨多吃栗子。栗子粥既能與粳米一起健運脾胃,增進食慾,又能補腎強筋骨,尤其適合老年人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腰膝痠軟無力、步履蹣跚者服食。

食用禁忌: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或患有風溼病的人不宜食用。由於栗子生吃難消化,熟食又容易滯氣,所以一次不宜多吃,否則易傷脾胃,吃時要細細嚼碎。口感無渣,成爲漿液,一點一點嚥下去,才能起到效果

板栗補腎嗎

人到老年,由於陽氣漸漸衰退,不僅會出現腰膝痠軟、四肢疼痛,還可能出現牙齒鬆動、脫落,這些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當從補腎入手,及早預防,食用生板栗就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曾作詩一首說明自己按照“舊傳方”食用板栗,醫治腰膝痠軟:“老去自添腰腿病,山翁服慄舊傳方,客來爲說晨興晚,三咽徐妝白玉漿。”蘇轍正是告訴老人們如何食用板栗補腎的科學方法:每天早晨和晚上,把新鮮的栗子放在口中細細咀嚼,直到滿口白漿,然後再一次又一次地慢慢吞嚥下去,就能收到更好的補益治病效果。中老年人若是養成每日早晚各吃風乾的生板栗5~10枚的習慣,可以達到有效預防和治療腎虛、腰痠腿疼的目的。需要說明的是,脾胃不好的人生食不宜超過5枚。

此外,生食板栗有止血的功效,可治吐血、衄血、便血等常見出血症。將生板栗去殼,搗爛如泥,塗於患處可以治跌打損傷、淤血腫痛等,中醫臨牀證明有一定療效。

板栗味甜性溫,可炒可煮,有和胃健脾的功效。現在由於生活條件改善,家長對小兒的營養照料往往過於精細,強食、偏食均可導致臨牀多見的小兒脾虛證,所謂“脾虛”即指小兒面色無華,體倦乏力,形體偏瘦,厭食或拒食。 此時可將板栗仁蒸煮熟,磨粉製成糕餅,適用於飲食少、身體瘦弱、經常腹瀉的小兒,以增加其食慾,收澀瀉泄,調理腸胃。用板栗和粳米熬製的板栗粥老少咸宜,既可用於脾胃虛寒導致的慢性腹瀉患者的恢復,也適合長期治療老年人由於機能退化所致的胃納不佳,氣虛乏力。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