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寶典 > 四季養生 > 中國傳統養生精神養生法

中國傳統養生精神養生法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傳統養生學有着悠久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的中醫學古典着作《黃帝內經》全面總結了先秦時期的養生經驗,明確指出聖人不治病,不治亂治亂治……丈夫的病已經成爲後藥,混亂已經成爲後養生觀點爲中國傳統預防醫學和養生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數千年來,歷代中醫藥學家和養生學家不斷積累和總結民間流傳的養生保健經驗,擁有大量養生學專業,促進了中國傳統養生學的發展。我國傳統養生學流派多,各有所長,總體分爲精神、動態、固精、調氣、食養、藥餌等六大學派。各學派養生學說有自己的系統,各有所長,兼併儲蓄,形成了我國獨特的養生保健方法。

中國傳統養生精神養生法

精神養生法

精神養生法是指通過淨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動清除貪婪,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糾正錯誤的認知過程,調節情緒,使自己的心情平靜、樂觀、明亮、開朗,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精神養生法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心理衛生保健法。

傳統養生學強調形神統一的理論。形是指人體,神有廣義和狹義。廣義之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外在表現,包括所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暴露象徵。狹義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形神統一是指身體與精神統一。形是神的物質基礎,神是形的生命體現,只有形神統一,才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中醫認爲神是生命活動的支配者,可以指揮人體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提出形神相因的理論,認爲人體生理功能與精神活動密切相關,精神因素直接影響臟腑陰陽氣血的功能活動。如果一個人精神愉快,性格開朗,對生活充滿樂觀,陰陽平靜,血氣流暢,五臟六腑協調,身體自然健康。相反,不良的精神狀態直接影響人體臟腑功能,使臟腑功能失調,血氣運行阻滯,抗病能力下降,正氣虛弱,容易引起各種疾病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心理因素對機體健康有明顯影響,心胸開闊,性格樂觀開朗的人,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處於最佳水平,免疫功能也處於正常狀態。心理不健康的人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免疫功能下降,其發病率明顯提高。性格急躁的a型行爲的人比性格平靜的b型人患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高2~3倍,死亡率高7倍的7倍的感情抑鬱,人體免疫功能明顯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和腫瘤等。因此,精神養生在防治心身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