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疾病百科 > 女性健康 > 過飽容易引起13種疾病 7成最健康

過飽容易引起13種疾病 7成最健康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2.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上班族工作緊張,壓力大,飲食異常,不是飢餓,而是每天伴隨快餐,而是每天荒謬連篇的所謂時尚飲食觀念包圍。結果不是營養過剩,而是營養不良,年輕慢性病很多……

過飽容易引起13種疾病 7成最健康

飲食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飲食平常,但也有很多講究,特別是飲食時不能吃得太多,胃腸功能變弱,可能會生很多病

1、肥胖

現代人經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消化困難,多餘的營養物質堆積在體內,結果肥胖和一系列富貴病。無數科學研究證實,肥胖會導致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脂肪肝、動脈硬化、膽囊炎等併發症,可能達到數百種,非常可怕。晚飯吃得太多的時候,多餘的熱合成脂肪儲存在體內,會變胖。

2、多夢

晚餐過飽,膨脹的腸胃會對周圍的器官造成壓迫,激活大腦相應部位的細胞,誘發各種噩夢。噩夢常使人疲勞,久而久之,就會引起神經衰弱等疾病。

3、疲勞

如果吃得太多,大腦反應遲鈍,大腦老化會加速。人們吃飽後,身體的血液去胃腸系統工作,容易長期疲勞,昏迷。

4、胃病

過度飲食造成的直接危害是胃腸負擔加重,消化不良。另外,人體胃粘膜上皮細胞的壽命短,每2~3天修復一次,如果上衣沒有消化,下衣沒有填充胃,胃總是膨脹,胃粘膜很難得到修復的機會,胃大量分泌胃液會破壞胃粘膜,屏障,胃炎消化不良

5、結石

人體排尿高峯一般在飯後4~5小時,而晚餐吃得過晚,晚餐後產生的尿液就會全部瀦留在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這樣,尿路中尿鈣的含量就會增加,尿路結石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形成。

6、高血壓

晚飯吃太多肉,不僅會增加胃腸負擔,還會使血壓急劇上升。另外,人睡覺時血流速度大幅度減慢,大量的血脂沉積在血管壁上,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科學實驗證明,晚飯吃肉的人比吃菜的人血脂高2~3倍。患高血壓、肥胖症的人,晚飯喜歡吃肉,危害更大。

7、冠心病

晚飯攝取熱量過多,血膽固醇增高。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動脈壁上,是誘發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原因。

8、胰腺炎

吃得太多,喝得太多,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睡眠中休克。膽道壺腹部原結石嵌頓、蛔蟲梗塞、慢性膽道感染,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猝死。

9、糖尿病

中年人如果長期晚餐過多,反覆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糖尿病往往發生。

10、腸道疾病

脂肪堵塞腸道,腸堵塞,大便黑色,帶血。

11、腎病

飲食過多會傷害人的泌尿系統,過多的非蛋白氮從腎臟排出,必然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12、骨質疏鬆症

長期飽食容易使骨質過度脫鈣,骨質疏鬆症的概率大幅度提高。

13、神經衰弱

晚餐過飽,膨脹的腸胃會對周圍的器官造成壓迫,使興奮的浪擴散到腦皮質的其他部位,誘發神經衰弱。

吃幾成才健康?

經常說,爲了不讓胃腸增加負擔,吃飯要吃7成的飽。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七成飽了是什麼感覺?至今沒有正確的說法。

1、十成飽,一口也吃不下,再吃一口也很痛苦。

2、所謂九成飽,就是勉強吃幾口,感覺胃膨脹了。

3、所謂的八成飽滿,就是胃裏感覺滿滿的,但是再吃幾口也不苦。

4、七成飽是指胃裏還沒有滿足,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下降,積極的飲食速度也明顯變慢。習慣性地還想多吃,但如果撤走食物,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的事情。重要的是,第二餐之前不會提前餓。

5、所謂的六成飽,就是在食物拆除後,胃裏不會感到飢餓,但會感到不滿意。在吃第二頓飯之前,我覺得我很餓。

6、五成飽了,已經不餓了,胃裏平靜了,但對食物有很高的熱情。如果此時拆除食物,是否有飽腹感。沒有時間吃第二頓飯,已經餓了,很難撐到下一頓飯。

更低的飲食量,不能稱爲飽。因爲飢餓感還沒有消除。

如何吃七成飽?

1、把握好吃飯的時間,最好在感到有點餓時開始吃飯,而且每餐在固定時間吃,這樣可以避免吃得又多又快。

2、吃飯至少保證二十分鐘,這是因爲從吃飯開始,經過二十分鐘後,大腦纔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如果飲食過快,沒有得到最新消息的人已經吃得太多了。

3、每口飯都要咀嚼30次以上。

4、用小勺子代替筷子,減慢速度。

5、可以多吃一些涼拌菜或者粗糧,如果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不能嚥下去,和燕麥粥一定比喝白米粥慢,吃全麥饅頭也比吃白饅頭慢。

晚飯過度容易引起潰瘍的7個壞習慣殺死白領胃健康

白領職業病名單中,胃潰瘍實際上應該更上榜。近些年,年輕白領正在成爲胃潰瘍的高發人羣。養胃真的是比工作還要重要的事。很多白領由於經常加班熬夜飲食不規律、經常在外用餐、並且吃很多不營養的食品應付,讓胃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邊緣。

飯後養成7個好習慣,飯後吃得好吃不胖

飯後習慣很重要,養成幾個好習慣,讓你吃得放心,瘦得滿意。

婦科疾病
男科疾病
孕期疾病
兒童疾病
生活疾病
男人健康
女性健康
用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