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寶典 > 食材 > 青蝦仁做法

青蝦仁做法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很多人都愛吃青蝦仁,感覺很新鮮,口感也很好,重要的是青蝦仁中有豐富的營養,特別是蛋白質的含量是其他食物的很多倍,它還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a,已經很受歡迎了,青蝦仁的做法也有很多,下面爲大家介紹青蝦仁的做法。
青蝦仁做法
青蝦仁做法

青蝦仁營養很全,如果在家能夠做上一道可口的青蝦仁菜,相信家人的心情肯定都會很好,對於青蝦仁的做法,大家就來一起看看,特別是清炒青蝦仁是很多人的選擇,這樣有營養的菜,大家喜歡享用。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它的具體做法。

材料:青蝦仁,雞蛋,姜,蔥,黃瓜,

調料:蔥薑蒜,水澱粉,鹽,胡椒粉,紹酒

做法:

1、青蝦仁洗淨用牙籤挑去蝦線。

2、雞蛋打開不大散,蛋黃蛋清。

3、將挑去蝦線的青蝦仁洗淨吸淨水放在盤中。

4、將蝦仁放上鹽、胡椒粉、紹酒、幹澱粉及蛋清。

5、將澱粉和蛋清和蝦仁攪拌均勻上漿,放冰箱稍微冷凍。

6、黃瓜洗淨一切爲二。剔去中間愛出水的黃瓜籽。

7、蔥切末,姜切末,黃瓜剛剛好切成羅鍋的青蝦仁狀。

8、鹽、胡椒粉、料酒、水澱粉、蔥花提前調成碗芡。

9、燒熱鍋內放油。

10、3、4成油溫放入漿好的青蝦仁迅速滑散。

11、顏色變紅迅速撈出待用。

12、迅速撈出放盤子裏是爲了保證青蝦仁的爽脆。

13、鍋中留底油少許。鍋內放油煸香蔥薑末放入黃瓜丁。略炒迅速放入滑好的青蝦仁。迅速倒入碗芡翻炒。略炒湯汁緊收即可出鍋裝盤。

青蝦仁的營養價值

青蝦仁是一種常見的食材,營養價值非常的豐富,食療功效也非常的好,下面就爲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青蝦仁的營養價值

1、蝦營養豐富,含蛋白質是魚、蛋、奶的幾倍到幾十倍;還含有豐富的鉀、碘、鎂、磷等礦物質及維生素A、氨茶鹼等成分,且其肉質鬆軟,易消化,對身體虛弱以及病後需要調養的人是極好的食物。

2、蝦中含有豐富的鎂,鎂對心臟活動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能很好的保護心血管系統,它可減少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同時還能擴張冠狀動脈,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及心肌梗死。

3、蝦的通乳作用較強,並且富含磷、鈣、對小兒、孕婦尤有補益功效

4、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發現,蝦體內的蝦青素有助於消除因時差反應而產生的“時差症”。

一般人羣均可食用

1、中老年人、孕婦、心血管病患者、腎虛陽痿、男性不育症、腰腳無力之人尤其適合食用;

2、宿疾者、正值上火之時不宜食蝦;患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反覆發作性過敏性皮炎的老年人不宜吃蝦;蝦爲動風發物,患有皮膚疥癬者忌食。

青蝦仁的食用禁忌

不管多營養的食物在它的食用上都有一些食用禁忌。蝦仁含鈣量相當的多,營養價值也高,它在食用上也是有一些禁忌的,那麼青蝦仁的食用禁忌是什麼呢?

蝦忌與某些水果同吃。蝦含有比較豐富的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物質。如果把它們與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僅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而且鞣酸和鈣離子結合形成不溶性結合物刺激腸胃,引起人體不適,出現嘔吐、頭暈、噁心和腹痛腹瀉等症狀。海鮮與這些水果同吃至少應間隔2小時。

吃青蝦仁不能和水果一起吃,如果和水果一起食用的話,就會降低蛋白質的營養,而且還會對腸胃有刺激作用,產生人體的各種不適,還會出現嘔吐、頭暈等症狀。

一般人羣均可食用

1、中老年人、孕婦、心血管病患者、腎虛陽痿、男性不育症、腰腳無力之人尤其適合食用;

2、宿疾者、正值上火之時不宜食蝦;患過敏性鼻炎、支氣管炎、反覆發作性過敏性皮炎的老年人不宜吃蝦;蝦爲動風發物,患有皮膚疥癬者忌食。

青蝦仁好吃還是紅蝦仁好吃

青蝦又稱河蝦、沼蝦,是一種廣泛分佈於淡水水域的主要經濟蝦類,它營養豐富,肉嫩味美,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名貴水產品,是經濟價值很高的淡水蝦類之一。它生長快,個體大,繁殖快,生命力強,廣泛分佈於我國淡水湖泊中。青蝦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6.40克,營養學家認爲它有一定的補腦功能。

紅蝦學名:中華管鞭蝦 ,俗名:紅蝦、大腳黃蜂 .生態特徵:體長50~90毫米,體重1.5~9.0克,體紅色,第1~6腹節後緣顏色較濃,呈鮮紅色帶狀,頭胸甲較大,易脫落。分佈於我國東海、黃海南部及南海,是浙江近海資源的優勢品種。夏秋季是拖蝦作業的主要捕撈種類,尤其在浙江中北部產量較高。

紅蝦新鮮的時候因爲皮發紅就叫紅蝦,紅蝦的肉質富有彈性,但是吃起來有點土氣味,味道不是很鮮,也易於長途運輸,死亡率一般不高於7%。

青蝦是皮顏色青白,所以叫青蝦,味道比紅蝦鮮。沒有土氣味。個頭要大於紅蝦很多。青蝦的肉質較嫩、殼軟,但不易於長途運輸,死亡率相對紅蝦高。兩者的價格相差很多。

青蝦仁的味道比紅蝦仁新鮮,沒有土氣味。所以青蝦仁是比紅蝦仁好吃的。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