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營養寶典 > 四季養生 > 秋冬季節養生小知識 秋分節氣養生疾病篇

秋冬季節養生小知識 秋分節氣養生疾病篇

來源:孕育親子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秋分節氣,秋分的來臨預示着真正進入秋天,這個時候天氣變冷了,由熱轉涼的變換過程讓很多人一下子適應不了,這個時候很容易被感冒襲擊,很多人都會出現感冒的現象,那麼感冒要如何治療呢?中醫治療感冒有哪些方法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

秋冬季節養生小知識 秋分節氣養生疾病篇

1、多吃蘿蔔

實踐證明,蘿蔔中的蘿蔔素對預防、治療感冒有獨特的作用。具體做法是切碎甜味多汁的蘿蔔,擠出半茶杯汁,搗碎生薑,擠出少量的薑汁,加入蘿蔔汁,加入糖和蜂蜜,混合後加入熱水作爲飲料飲用,每天3次,連續2天服用,清熱、解毒、除寒,預防感冒。

2、糖薑茶飲用

感冒多爲外感風寒,頭痛、鼻塞、流鼻涕、關節疼痛,怕冷、怕發熱等症狀。紅糖、生薑、紅茶各適量,煮湯喝,每天1~2次,不僅溫暖,還具有預防感冒的功能。

3、少吃食鹽

實驗證明,少吃點含納的食鹽,可提高唾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保護口腔、咽喉部粘膜上皮細胞,讓其分泌出更多的免疫球蛋白A及干擾素來對付感冒病毒。因此,每天的鹽量控制在5克以內,對預防感冒有很大好處。

4、沖洗蜂蜜

蜂蜜中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激發人體免疫功能,每天早晚沖洗2次,有效治療感冒和預防其他病毒性疾病。

5、搓手

由於手拇指根部(醫學上稱大魚際)肌肉豐富,在伸手掌時,明顯凸起,佔手掌大面積。大魚與呼吸器官密切相關。每天摩擦,有助於改善容易感冒的體質。其方法是擦雙手大魚,直到搓熱。

摩擦法就像用雙手摩擦花生米皮一樣。一隻手固定,轉動另一隻手的大魚際,雙手上下交替。兩個大魚際向相反方向對搓,大約搓一到兩分鐘,整個手掌便會發熱。這樣做可促進血液循環,強化身體新陳代謝,所以能增強體質,故而不易感冒。

6、按摩鼻翼

雙手微握拳,用彎曲的拇指背面上下往返按摩鼻翼兩側。每天上午和按摩15-30次,以局部紅、熱爲度。一法可改善鼻部血液循環,促進粘膜細胞分泌,並通過纖毛的定向擺動,將感冒病毒及其有害的代謝物排出體外。

7、穴位按摩

用雙物的拇指、食指、中指指端(任用一指)按摩鼻道、迎香、鼻流等穴後,再用魚際穴周圍的肌肉發達區,揉搓鼻腔兩側由迎香穴至印堂穴的感冒敏感區。按摩涌泉穴和足心,直至發熱,使這兩個區域的經絡通暢,氣血運行正常。這樣可預防風寒侵入,拒敵於大門之外。

8、鍼灸療法

我國鍼灸對感冒有很好的療效。感冒的時候,可以儘快去鍼灸,減輕鼻塞、頭痛,使增高的體溫通過晝夜恢復正常。鍼灸通過經絡調節作用,增強體內免疫功能,療效可靠。治療感冒的有效穴位有上星、印堂、風池、迎香、合谷、外關。留針15分鐘,每天一次,一般2~3次就能痊癒。

9、冷水洗臉

這種方法一般從夏天開始,秋冬不停,提高適當性。每日早晚堅持用冷開水洗臉,這樣可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環,提高抗病、耐寒能力,從而預防感冒的發生。

秋天,天氣涼爽,早晚溫差大,是容易感冒的季節,必須預防感冒。主要方法如下:

1、加強自我保護:

感冒病毒多由上呼吸道粘膜侵入,提高鼻粘膜防禦能力,及時把握天氣變化,根據天氣防寒。在感冒疫情期間,儘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地方,勤洗手。身體有點不舒服,輕度口乾,鼻塞時立即吃藥,多喝水,注意保溫和休息,病情立即好轉。

2、室內通風:

注意室內空氣新鮮,早晨開窗換氣不少於十五分鐘;如發現流感患者應及時薰醋進行空氣消毒,另外在健康人鼻孔塗抹大蒜液或口服幾瓣大蒜也可減少傳染。

3、合理飲食:

大蒜、大蔥、姜、食醋等,都是預防感冒的常用食品。秋季氣候乾燥,因此秋末冬初可適當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梨等食品,以滋陰潤燥。

4、藥物預防:

1)流感期間,可用貫衆10克,板藍根或大青葉12克,生甘草3克煎服,每天

一副。

2)在感冒流行季節時,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感冒多價疫苗,預防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3)因免疫力下降經常感冒者,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轉移因子,胸腺肽,核酪、人蔘蜂王漿、花粉等藥物。

5、簡易預防感冒的方法:

1)冷水洗臉:

熱水泡足法:每日晨、晚養成用冷水浴面、熱水泡足的習慣,這有助於提高身體抗病能力。

2)、鹽水漱口:

每天早晚,飯後用淡鹽水漱口,去除口腔病原菌。在流感疫情的

3)食醋燻蒸法,可以將陳醋加熱,關上門窗,隔一段時間在房間裏燻蒸一次,有效消除感冒等病毒。

4)喝薑茶法:

晚上睡覺前,用蘿蔔加醋煮湯,用生薑、糖適量煮茶,有防止感冒的效果。

5)醋聞法:

準備一瓶陳醋或白酒,經常打開蓋子聞,醒來,提高免疫力,有效預防感冒。

6)體育健身法:

秋冬季節在室外適度散步、打球、練習、練習拳擊、練習劍,提高身體防寒能力,防止感冒。

食材
能不能吃
保健食品
四季養生
食譜
營養
養生飲食